邓小平务实清廉故事:热心助人

发表时间:2014-05-06 20:42:00

邓小平的爸爸邓绍昌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名望的绅士,思想比较开明,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。邓小平才七岁就结束了私塾学习,被爸爸送到协兴小学堂读书。

出身于当地名门大户的邓小平,从小就和周围农家孩子一起玩耍、游戏,没有丝毫少爷派头。他家屋后的土丘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,溪沟中乱石嶙峋,水草丛生,嬉游着不少鱼虾,溪岸上就是一座石坝。每到春夏时节,邓小平常和小伙伴们到溪中捉鱼虾、打水仗或者在石坝上打泥巴仗玩。他和农家孩子相处总是十分友善、和睦,从不称王称霸,倚势欺人。而农家孩子也喜欢跟他一起玩,他说搞什么游戏大家就立即响应。

由于受父母的良好影响,他喜欢关心别人。在学校他不但自己学习努力,成绩优秀,而且还团结同学,乐于助人。对那些家境贫寒、学习吃力的同学,他更是尽力帮助。邓小平毛笔字有基础,读小学后进步很快,字写得比班上其他同学都好。而他的同桌、贫家子弟胡德银的毛笔字却写得差。老师改阅时常常满纸都是叉,于是邓小平就主动帮助他。每天放学后他便留下来与胡德银一起练字,帮助他纠正写字动作,掌握要领。胡德银也能认真学习,邓小平写字的时候他认真地看,摹仿。在邓小平的帮助下,胡德银的毛笔字有了很大进步,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直到几十年后,胡德银谈及此事,对邓小平热情助人的精神还啧喷称颂。

有一天下午,落日的余晖把山坡染上一层浓浓的绯红色,蜿蜒的小道上飘出阵阵话语声和嬉笑声。原来是协兴小学堂放学了,邓小平和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路上,有说有笑。突然在人群中传出悲伤的哭声,邓小平和同学们停下脚步循声望去,只见一位小同学正伤心地哭泣着。出了什么事?大家怀着好奇心围到了那位小同学的周围,问长问短。小同学一边拭眼泪一边断断续续地告诉大家,他的妹妹不幸得了重病高烧不退,如不请医生看病她的生命就难保了。

“快请医生去!”一位同学脱口而出。

“可是,我家哪有钱……”说着,那位小同学双手掩起脸哭得更伤心了。同学们的脸色也随着他的话音沉了下来。怎么办?

邓小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十分同情小伙伴的处境,知道他家无法拿出那么多的钱给他妹妹看病。在回家的路上,邓小平不像往常那样说说笑笑了,他念念不忘怎么去帮助这位同学。

次日早晨,邓小平那圆圆的脸蛋上挂着笑容,迈着轻松的步子踩着洒满阳光的小道,向学堂走去。他的心情特别愉快,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帮助朋友的办法。他进入教室后急不可待地向那位小同学走去,从衣袋里掏出五块银元,悄悄地放入小同学的手心里。小同学握着银元打心底里感到温暖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
几天后,邓小平的爸爸发现家里少了五块银元,大为震怒。五块银元不是一笔小数字,在当时可买500斤谷子。更重要的是邓家从未出过这类事。为了查清事实,他紧急召集全家开会追查。邓小平见爸爸神情严肃、怒气冲冲,知道事情闹大了。但是,他好像对此早有准备似的,没等爸爸开口,就主动站了起来,还把一根棍子交给了爸爸。全家人都把惊讶的目光集中在邓小平身上。只见邓小平坦然地承认是他拿了家里的五块银元,甘愿受罚。愤怒的爸爸用棍子狠狠地教训了邓小平一顿,让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。邓小平含着眼泪离开了堂屋。但是家人都大惑不解,为什么一向不随便花钱的贤娃儿要那么多钱?

邓绍昌也与大家一样,怒气消散后,脑海中也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?

几天后,邓绍昌把邓小平找来,手摸着孩子的头,口气温和地问道:“贤娃儿,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?”

邓小平眨了眨眼睛望着爸爸,慢慢地将送钱给小同学为他妹妹医病的事讲了出来。未等孩子把话讲完,邓绍昌就明白了,心中涌出一股暖流;他深感对孩子的歉意,万万不该在没有搞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“教训”自己的孩子。这位平时不轻易表露感情的父亲这时动了真情,一下子把孩子搂到了怀里,连连说:“孩子,你做得对,你做得对!”

接着,邓绍昌又心疼地问:“贤娃儿,你为什么挨打时不说清楚呢?”

邓小平仰起头,带着稚气回答说,不经同意拿家里的钱总是错的,挨打是理所当然的呀。

转而,邓绍昌又问:“我把你打疼了吧,看你那时还流泪呢。”

邓小平口气有点调皮地回答说,流泪并不是因为挨打,而是为他自己没有能力挣钱去帮助别人感到羞愧。邓绍昌听了这话心中比吃了蜜糖还甜,他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长大了。

不久,邓小平就离开了可爱的家乡。

 

 

 

 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