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 下大力气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

发表时间:2024-12-17 16:02:34 来源:廉洁四川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对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重大部署。这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举措。当前,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,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、增量仍在发生。需牢记“新征程反腐败斗争,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、纵深推进”。这就要求全面细致把握腐败行为发生特点、“侵蚀”机理,对症下药,才能事半功倍。

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,需要把准反腐主攻方向,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。“万山磅礴必有主峰,龙衮九章但挚一领”。面对纷繁艰巨的反腐败任务,必须找准攻坚战的突破点、持久战的着力点,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,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。坚定不移“打虎”“拍蝇”“猎狐”,以强大震慑力不断挤压腐败分子生存空间,坚决铲除“污染源”。持续深化纠治“四风”,坚持风腐同查同治,严厉惩治“蝇贪蚁腐”,提升群众获得感;持续深化整治金融、国企、能源、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、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,严肃查处“影子公司”“影子股东”等新型腐败和隐形腐败,做到清存量遏增量;持续盯住“七个有之”问题,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,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,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、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,及时清除“害群之马”“病原体”,严密防范政治隐患。

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,需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,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。“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”。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、越轨。腐败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易发高发,究其原因是制度漏洞,存在“牛栏关猫”的现象。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,必须对症施药,区分人和机制的问题,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。在坚持办案引领的同时,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对症下药、精准施治,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反腐倡廉各个领域,不断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管机制。通过紧盯“关键少数”,围绕授权、用权、制权各环节建章立制,合理确定权力归属,划清权力边界,厘清权力清单;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,持续强化监督、深化改革、完善制度、促进治理、推动发展贯通协调,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、规范权力运行,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,实现“三个效果”的融合和最大化,阻断腐败滋生蔓延。

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,需要解决思想根源问题,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贪欲膨胀和对利益的无尽渴求使人陷入腐败的泥沼。新征程上,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,必须更加注重深入清除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,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。信仰、信念、信心是最好的“防腐剂”,通过强化理论学习、提高党性修养,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,补足精神之钙,守住为政之本。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坚持以文化人,激发党员干部崇高理想追求,让廉洁文化成为抵制腐败滋生的有力思想武器。创新党性党风党纪警示教育方式,强化“以案四说”,增强警示教育的穿透力、震慑力和感染力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旗帜鲜明破“潜规则”,立“明规矩”,坚决抵制和反对搞“小圈子”“拜码头”“搭天线”等,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。(段方立)

分享到: